2021年新年刚过,笔者也祝各位新年快乐。新年新气象,笔者最近刚搬到了新家,也是时候制作一台笔者梦寐以求的电脑主机了。当然制作一台主机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2020-2021年持续的缺货和显卡高涨背景之下制作一台主机并不容易,何况是在硬件荒地-日本,制作一台有性价比的主机更是难上加难。不过,有志者事竟成,笔者的新rig也已经搭建完成,虽然配置好已经是好几周之前的事情了,不过调整到能够发文的状态还是用了不少时间。顺便 本文是【NEWSETUP】新ホームセットアップPART1-在宅勤務編 的续篇,第一部是日语写作的,理由是很多东西是只能在日本买到或者在国内有更好选项,并没有参考意义(不过笔者用的什么桌子/显示器/座椅/地毯等等需要参考的可以看一下这篇文章)。而这一部为什么用中文写作,由于日本会DIY主机的人几乎不存在(用户圈极小),而且大部分部件国内都能或者以更加廉价的价格买到,还是用中文叙述意义更大。当然由于一篇文章并不能完全介绍完所有主机setup,本文主要介绍电脑主要配件,其他配件会放在下篇发布。
需求与配置目标
配置一个电脑的第一部,就是要搞清自己的需求,当然这个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般人大部分是感觉自己的电脑卡的不能用的时候去寻找下一个主机,也有的是为了适应新技术或者想要体验最新的游戏去购买新的主机。笔者以前也就在家里配过台式机,这边一直是用笔记本电脑作为主机使用的,不过笔记本电脑也有其缺点。1,占用桌面面积(当你大部分时间都在用外置显示器/键盘的时候,笔记本就是纯粹在占用桌面面积了)2. 性能不足,一般同期的笔记本性能无论是显卡还是CPU都会比同级台式机价格相差甚远 特别今年的30系显卡笔记本和同级桌面显卡差距巨大 3.价格高,虽然最近几年这种情况好了一些,不过一直还是配主机会比同性能台式机更加优惠。当然主机也有主机的问题,在这就不赘述了。而且最近itx也比较火热,加上考虑到以后搬家甚至来回国内的问题还是组个ITX更加合情合理。于是下面是本次配置目标。
- 能够胜任大部分游戏/应用的CPU
- 能够完成在超宽屏2k分辨率下流畅游戏的GPU
- 尽量能够支持最新的技术标准(PCIE4,WIFI6,蓝牙5)等
- ITX(迷你主机)构成,能够在小机箱前提下完成足够好的散热和性能
- 在保证上述前提之下尽量廉价的完成配置
电脑配置清单
说实话在日本配电脑真是,贵。而且在新冠疫情之下不可能回国组机,不过因为最近的显卡涨价潮来说,这份配置价格在国内来说也算是“合理”了?不过相比于某日本公司价值18w的台式机的配置相比,下面的配置已经相当豪华了。对于国内的同学来说,以下清单基本没有参考价值,而且Windows10其实有各种办法不用花钱对吧。
部件 | 品牌/型号 | 参考价格(本文写作时的市场价格/缺货的商品为购买时价格) |
机箱 | RAIJINTEK OPHION Black Mini-ITX | 13164Yen(810RMB) |
CPU | AMD Ryzen 5 3600 with Wraith Stealth cooler | 21628Yen(1607RMB) |
内存 | KLEVV PC4-25600 DDR4 3200 16GB x 2枚 KD4AGU880-32A160U | 15593Yen(959RMB) |
主板 | GIGABYTE B550I AORUS PRO AX MiniITX | 21450Yen(1319RMB) |
显卡 | 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3070 Twin Edge OC | (现缺货)76500Yen(4706RMB) |
电源 | 玄人志向(影驰)80PLUS Bronze 750W ATX | 6613Yen(406RMB) |
SSD | 1TB nvme ssd(杂牌Amazon choice?)pcie3.0x4 m.2 | 10999Yen(677RMB) |
OS | Windows 10 pro | 11000Yen(676RMB) |
总计 | | 约180000Yen(约11100RMB) |
机箱:RAIJINTEK OPHION Black Mini-ITX
首先说一句,在日本没有国内那种“选”产品的那种便利,一般这种小众商品的种类也不多,价格同样实惠的就更不多了(而且遇到这种情况笔者已经选择的相对便宜的选项)。这个机箱算是很不错的三明治架构,并带有2个钢化玻璃侧板,可以说整体的外观在众多itx小型机箱里面算是脱颖而出。当然侧透会因为左右是玻璃会影响两侧的散热,不过由于这个机箱玻璃面板是与外壳中间留了大概5mm的缝隙,算是侧面透风的一种补救措施了。由于这平常不是非常落灰,如果是灰尘较多的地区使用机箱还是建议用机箱自带的胶条把缝隙封好。同时机箱也赠送了PCIE延长线,使得显卡和主板分处2室成为了可能。
产品主页链接:https://www.raijintek.com/en/products_detail.php?ProductID=90
CPU:AMD Ryzen 5 3600 with Wraith Stealth cooler
本来是预计上5600x的,可惜在日本的5600x实在太贵了(目前价格是3600的快2倍),但是他性能又没有3600的2倍。之所以选AMD R5系列主要原因就是高功耗比,而且也算是能够在小机箱里面风冷足够做到散热的最高配置了。当然配置这个cpu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的(会在下篇详细讲述)。背景原神+chrome+qq+各种软件CPU占用也就20%,可以说算是完全满足笔者每日所需了。虽然看上去是AMD线上最廉价的一款CPU,那也是6核心12线程了。如果是几年没有配过电脑同学,4核8线程那已经是高配置了(AMD,YES),何况笔者之前还在用intel的i5笔记本处理器,这比较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如果是几年没有更新过系统的人笔者非常推荐这款CPU(在5600x价格合理之前)。由于压缩预算,这款CPU还会配AMD的原装散热器,当然如果是初始状态下,这个散热器是压不住这个CPU的,有关这部分也会在下篇详细描述。
产品主页链接:https://www.amd.com/en/products/cpu/amd-ryzen-5-3600
内存:KLEVV(科斌) PC4-25600 DDR4 3200 16GB x 2枚 KD4AGU880-32A160U
既然上了b550主板和amd处理器,那么内存超频是必然之选。科斌虽然是个小牌子不过好像风评还算不错。加上这个比较简约的外观也是选择了这款产品的原因。同时比较低的高度也不会再以后选择散热器的时候影响选择。16GB虽然满足大部分人一般人的需要,但是如果要大量并行操作(一般开游戏,浏览器30+tab,同时再开个officePhotoshop,如果还要再视频聊天,16GB就是捉襟见肘的了),这个时候还是推荐32gb起步了(至少现在内存还不算贵)。
产品主页连接:https://www.klevv.com/kjp/products_details/memory/Klevv_BoltX.php
主板:GIGABYTE(技嘉迷你雕) B550I AORUS PRO AX MiniITX
电脑省钱不能省主板,这代表了大部分电脑支持的基础素质和未来的更换的支持性。由于选项也不是很多,最后选择了GIGABYTE(技嘉迷你雕) B550I AORUS PRO AX MiniITX。除了没有前置USB-C的支持以外其他几乎完美。无论pcie4,WIFI6,蓝牙5或者高保真音效都做了保证。自带的RGB侧灯也可以让黑暗的机箱里面有一些乐趣。最新一代的控制软件也一改老技嘉一直被诟病的软件问题。可以说是B550 itx的不二之选。其他也有ROG可选,不过那个在缩水了供电模组情况下还贵了600块钱。之后升级新一代U的时候也有了技术保证。
产品主页连接:https://www.gigabyte.cn/Motherboard/B550I-AORUS-PRO-AX-rev-10#kf
显卡: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3070 Twin Edge OC
在小机箱类别里,3070毫无疑问是这次英伟达给出的最强答案。3070以几乎1/3的价格,接近甚至追平了上代卡皇-2080ti。当然因为显卡缺货潮,本来想购买的是影驰的3070,最后之能换到最“丐”的索泰3070了。不过就算是丐版那也是比公版卡的性能要好的,而且小巧正好适合小型机箱所需。也正好符合我这个2k144hz超宽屏能够流畅3A游戏的最低要求。接近上代卡皇却降低了TDP,相比于3080的加厚加热,这次3070更像一次完整的技术性升级。各种游戏等体验过后,笔者也是非常满意这块显卡带来的能力。此款显卡只在大陆区域外销售。不过,这代3070都采用了背部排气式设计,也是本次装机的一次遗憾之处。笔者SSD算是买了个PCIE3.0于是考虑以后升级装在了主板背面,在显卡高负荷情况下直吹SSD导致硬盘温度很高(本问题似乎无解)。只能以后再买一块SSD放到主板正面可以正常降温了。
产品主页连接:https://www.zotac.com/us/product/graphics_card/zotac-gaming-geforce-rtx-3070-twin-edge-oc#overview
电源:玄人志向(影驰)80PLUS Bronze 750W ATX
在电源选择方面其实纠结了蛮久。小机箱的一个问题就是电源噪声,但是又不想在电源上面花大钱的朋友。推荐稍微大一点电源的版本,因为大的电源在不同负载情况下的噪声水平是不一样的。比如笔者现在系统最高负载其实只到这个电源负载的60%左右,那风扇转速也就会在电源最大转速的50%左右,加上这个电源已经采用了静音风扇,结果就会比采取下一个等级(650w)的总体噪音要低很多很多。这就是为什么“明明450W就够用也得选750W”的原因。加上电源不同等级的价格差并不大,这款也是带部分模组线,决定了这款电源。当然也归功于这款机箱支持ATX电源了。
产品主页连接:https://www.kuroutoshikou.com/product/power/atx/krpw-bk750w_85_/
装机成品图
加装了2个RGB灯带。毕竟侧透的主机没有灯的确是满不自然的。也许以后CPU风扇也会考虑更换RGB的了。
测试/跑分
2k超宽屏 光追高+极高画质+无DLSS 的《控制》 50+帧已经是非常不错了,这个游戏有没有光追完全是2个不同的游戏
降压+超频的结果,如果换个散热器的话最高应该能超到4.3GHZ(10000+分)
第三代的单核性能也已经到能用的水平了

娱乐大师分数
虽然是杂牌m.2,不过还算非常舒适的速度
未完待续…
一些技术部分和程序以及外围设备的解决部分留给下篇了。当然之后也留下了更换CPU散热器(大概是夏天)和购买SSD(有空的时候)的升级空间,不过就现在的状态来说笔者是非常满意这次装机的。以前的电脑的话背景放个3D游戏切出来看视频+写文章几乎是难以想象。在此也感谢日新月异的时代进步,桌上这么小的空间实现了如此强大的性能。想想同样性能在2年前要配同等配置的话,几乎是不敢设想的。各位有什么pc升级计划或者最近升级了主机是什么配置呢?也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Like this:
Like Loading...
Related

时隔半年,电脑主机篇的下也千呼万唤始出来了。不过因为所有外围设备的更新也是循序渐进的,没有看过上篇的童鞋可以去看一下。当然这次也不代表不会再做新的更新,只是第一段落到此结束的意思了。下面就让笔者按顺序介绍各个更新的设备吧。 1.更换CPU散热器(AMD标配→RGB BIG SHURIKEN3 RGB SCBSK-3000R) 众所周知,AMD自带的散热器,都是勉强能散热的级别,效果并不优秀,噪音也比较严重。笔者既然是侧面玻璃的主机,也看中了这款RGB下压式风扇多时了。为啥是下压式?,三明治主机也只能放下压式,加上这个机箱放不下一个冷排。这款也是市面上带RGB最好的风扇了,而且是限量版,目前已停产。SCYTHE算是来自日本的知名的PC散热器品牌,作为难得日本厂家的良心PC配件,自然要体验一下。 安装非常简单,甚至不需要翻主板安装背板(AMD主板的优势),螺丝从风扇叶片中间缝隙扭好,不需要拆装风扇即可安装整个散热器,这个在众多散热器安装体验已经是顶级水准了。由于顶部覆盖更多区域可以给整个主板提供冷却。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 刚开机(未使用显卡进行游戏前)使用显卡进行游戏时温度使用显卡进行游戏后温度 整机比换AMD之前都下降了10度以上,噪声也比原来低很多。不过很可惜,三明治构造机箱还是禁不起老黄(显卡)的背部散热折腾。开过一次显卡,由于显卡散热都吹到了机箱主板背面,这温度就很难降下来了(只能再开空调来解决这个问题了)。不过这个温度和噪声,比笔者更换原装散热器之前满意多了。 2.添加1TB的SSD (Seagate FireCuda 520 M.2 1TB PCIe Gen4x4 SSD M.2 2280 3D TLC) 由于初始装机考虑使用的是一个杂牌SSD,经过再三考虑自己的数据可靠性,还是把系统盘移动到一共更加安全的硬盘会更加合适。于是在原有1tb的SSD基础上添置了一个新的pcie4的SSD。搬运系统盘使用了傲梅轻松备份,很轻松就把系统从原来的SSD转移到了这块新的SSD上,理论性能也比原来那块提升了很多(虽然没什么特别感受了)。 上:原SSD 下:现SSD 由于机箱提供的是PCIE3的连接线,这个硬盘也只能在pcie3模式下运行,否则速度可以更高。不过对于笔者来说这个速度已经足够达成每日所需。这个硬盘笔者购买时才19,058日元(1120RMB),不过现在购买也涨价了5000日元了。 3.电脑外设:话筒 (Razer Seiren Mini) 没有话筒,就不能联机聊天,所以一个优秀的话筒是必备的。不得不说雷蛇的设计和用户体验还是非常给力的。绿色的指示灯和USB线接口也给这个话筒添加了生机。这款话筒也是备受好评。 4.电脑外设:音箱(Creative Pebble) 音箱是纠结最久的外设。可以说各种价格,质量和品质参差不齐。本来是考虑购买一个蓝牙音箱的,但是看上去蓝牙音箱与传统电脑音箱相比性价比和音质都差距很大,2个点发出的声音再怎么样也比单个的音箱更加立体。最后选择了这款日本产的获奖音箱,价格实惠而且受人们喜爱。使用后感觉音质和音场都非常不错,远超出了笔者对USB音箱的预期(比笔者在店里测试的任何一款蓝牙音箱都要好)。 其实还想购买一个网络摄像头,不过网络摄像头行业的发展只能说太差强人意。最后笔者还是选用iPhone当电脑摄像头,虽然与电脑连接的时候麻烦了一点,不过画面远比市面上出售的任何网络摄像头更加优质(哪怕是业界龙头的罗技的画面质量,都不如6年前一般手机的水准)。于是本次的新家居配置HOMESETUP-PART2-电脑主机篇就到此结束。有什么在意的问题或者感想欢迎在评论区反馈。
In "0dm"

最近元宇宙这个词突然慢慢的走入各位的身边,成为了一等一的新词。2021年也成为了所谓的元宇宙元年。元宇宙到底是什么,元宇宙会带来什么进步或者问题,和最主要的我们如何正确的看待元宇宙。一旦有了新的要点,商业都会加以炒作或者宣传,但是他们需要宣传的概念和这个概念本身的差距就很大了。笔者将用辩证的观点来阐述元宇宙的由来,和从今往后元宇宙的应用,也对Facebook说主导的“元宇宙”发表一下笔者的看法。 什么是Metaverse(元宇宙) 下面是一个170多个公司用的ppt,包括笔者公司。相比于所谓的各种网络解读,在这也许会得到一个更加中肯的大概认识,而不用去被各种互联网络媒体添油加醋了自己的观点。 可见,元宇宙这个词虽然有一定来源,但绝对不是某个组织,或者某个个人能够定义的。加上这个词在英文里面的“Metaverse”,比中文的元宇宙直接翻译来的柔和的很多。元宇宙并不是什么高深奇妙的词汇,很多人把元宇宙想象成的虚拟的3D或者2D世界,元宇宙其实是万物(Meta)的解构和再重组成的世界(Verse)。而为什么要主推这个词汇,因为这其实是一个对未来的期待和技术进步的方向,包含了当今社会的2个主要矛盾。 元宇宙既是互联网2.0 主要矛盾:日益进步的人机交互和虚拟现实等配套技术与落后的互联网交互方式的矛盾 首先,元宇宙并不是未来,而元宇宙已经到来。为什么现在井喷式的推广元宇宙这个概念,其实是元宇宙所需要的底层技术架构在2021年已经逐步成熟,甚至一些元宇宙应用以及取得了相应的项目效果,才会开始推广这个概念。当然今年的Meta(原Facebook)更名,也是给这个概念推波助澜。当然有关Facebook(本文继续用旧名指代)的故事,笔者放在下一个矛盾里面描述。其实有关元宇宙的PPT在很久之前就已经有了,但是为什么没点着火,就是因为太过于天方夜谭,就好像你在90年代给一般人去描绘一个当今电脑4k60帧运行的3A大作一样,没有匹配的计算能力和实现方法,再美好的蓝图那也是空谈。 次要矛盾:技术与需求的十字交叉。之前,都是互联网基础设施在追赶人们的需求,最近却发生了相反的现象。是不是感觉手机没必要这么快,周围也没几个人买电脑主机,玩VR的人永远是少数中的少数?其实就是现在是需要一个新的革命,让现有的虚拟现实技术来普及给大众了。传统互联网是建立在浏览器和2d界面的基础之上的,而更加丰富体验的游戏,3d环境则需要很高的硬件设备支持从而导致受众群体很少,继续导致了当前产业发展不良。几年前前也许是得花几万买一台pc主机才能享受高画质的3A游戏,现在正规1080P的3A游戏能够跑动的PC价格其实非常亲民了,而大部分的人的需求并没有追上技术的发展。就问问周围朋友或者家人,是在玩斗地主连连看的多,还是在玩3A游戏的多。 下图是有关元宇宙相关产业部分的企业布局,从今年开始其实一切都已经蓄势待发。现在正需要一款能够利用好相关技术抢占高地的玩家出现。这不大家都开始蠢蠢欲动了么?当然,新冠也是加速了这次转变的原因之一,因为疫情原因隔离在家,使得最近2年的元宇宙相关技术进展程度是以往的3倍速度,同时相关的市场也是呈现膨胀式发展(游戏产业)。 Facebook主推的“元宇宙” 主要矛盾:数字货币推广与各国以及政府监管的矛盾 大家还记得去年Facebook主推的数字货币libra么。发售前被美国政府叫停并质询,也有多家组织随后退出了Libra联盟。就连Facebook这样的公司都无法扳动西方的政府。现在的数字货币的通病,就是不能有效的监管。当然这也是他的优势,它的安全性和隐蔽性以及所具有的去中心化特质使得安全交易成为可能,但也是各种犯罪活动交易的温床。Libra作为数字货币本身,也无法逃避这一点。于是Facebook会就此放弃么?非也,成立一个虚拟的平台,在里面用它的数字货币交易,包装成元宇宙,那不就万事大吉了么。事实上它也是这么做的,今天改名成Meta,也正是向大家推销它的数字货币的最佳时刻。虽然作为数字货币发行方,相比于传统货币发行的限制会多一些操作会透明很多,但是企业都是经济驱动的产物,作为发行方的好处自然不会少,甚至可能是下一个世界的霸权。 元宇宙实例1:BMW(宝马)的虚拟工厂 元宇宙不一定是完全虚拟的,它也可以是对现实世界的再构筑。这是Nvidia与BMW合作的一个项目。并已经投入使用。BMW已经把自己的3个汽车装配厂制作了与现实世界相同的1:1的模型,通过模型和现实世界的传感器,可以达到对生产线的最优化调试,以及对每一辆车的出场状态和情况有了完全的认识。这已经为BMW提高了极高的价值,同时也为现场自动运行的机器组装机器人提供了更加行之有效的数据反馈。笔者很喜欢里面的一句话,并不是虚拟是对现实的模拟,而是现实对虚拟的模拟,当虚拟造出来一辆宝马汽车的同时,现实中也随之匹配的制作了一辆完全一样的汽车。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这部视频(墙外)。 元宇宙实例2:爱立信的虚拟城市 同样,现在对于企业最重要的元宇宙应用还是基于现实世界的。这是爱立信(欧洲最大的5G提供商),来安放5G测试基站的而制作的现实城市1:1的虚拟模型。利用模型,就可以无需去现场调研,即可最适化的安放5G基站,以及了解各个基站切换过程和使用体验。在城市里面应用元宇宙,可以为以后众多课题产生非常有效的解决方案,无论是增强现实还是室内导航,视线优化或者更加有效的广告投放产生极为积极的影响。现在在面向企业或者政府的元宇宙解决方案来说都是非常蓝海的状态,也是为什么现在无数资本涌入的原因之一。对这个项目感兴趣的可以看这个视频(墙外)。 元宇宙实例3:罗卜勒斯 谈元宇宙自然要谈这个新晋的超过动视暴雪的公司ROBLOX。这个类似于我的世界平台给了游戏开发者更加简易的开发工具,开发者可以在这个游戏平台上开发游戏,并获得收入,而不同游戏之间的获得的代币是共通的,也使得这是最初始的元宇宙的概念得到瞩目。你可以在里面玩任何游戏,也可以在里面聊天或者观看演唱会,也许稍许卡通的画面无法吸引你的眼球,但是毫无疑问提到元宇宙不能不提这个公司。 笔者眼中的元宇宙发展路线图 下面就到献丑的部分了。不过有个正确的构想路线也总比无端空想来的靠谱。顺便造一些新单词(如有雷同,敬请谅解) 当然很大一部分是参考了上述ppt的部分。不过很多ppt都忽略了现实社会会对所谓的元宇宙进行的拆解,那种全世界一个元宇宙,那也是在众多元宇宙互相连接的前提上才有可能实现的。其他一些类似乌托邦的提案在现在就更加没有现实意义了。所以Facebook的那个所谓的“元宇宙”,大家看看就好。现在公众面前炒作的最火的这类企业主导的虚拟元宇宙,其实会实现的最晚(虽然实现的晚,但是各大企业都知道要提早布局)。而剩下的蓝海区域,却是被一众互联网媒体所遗忘的部分,但也是大量资本涌入的部分。最后,笔者不相信国与国之间会放下前嫌能够共建一个元宇宙,顶多期待一个宇宙桥的模型能够成为各国的共识进行了。(宇宙墙是什么笔者是不知道的) 在元宇宙世界你需要的技能/如何正确认识元宇宙 不同类型的元宇宙,对应着不同技能。不过有一些基础技能是也许是共通的,3D建模人才,程序编撰以及IT技术人才都是今后不可或缺的。对于屏幕前的你来说,笔者觉得还是先把English学好最为现实一点。相信看完本文的人应该能对元宇宙有个相对具体的印象了。这不是一个啥需要“拥抱”或者“抵制”的概念,而是一个进行时,一个技术trend,一个在拥有了足够技术条件下的新型解决方式。 写在后面:警惕送到你面前的元宇宙 笔者虽然本文好像在主推元宇宙,但是现在在互联网倒鸡汤的那些元宇宙,的确不是所谓的美妙蓝图。理由正如上文所说。主要矛盾都不一样,那自然想要办成的事情也不一样。很多人误认为元宇宙是个无法企及的目标,其实只是被这个中文译名吓住了而已。虚拟商品获益?价值炒作?遇到了这些名词,请结合笔者上图,来再次评判这个产品的定位吧。
In "0dm"

ios8正式开放不久,来自天朝的盘古团队就全球首个发布了ios8的越狱。还是相当可喜可贺的事情,因为笔者自从ios4之后一直在不同设备上越狱过ios4567,8是怎么会错过的呢。经过几天的紧张开发,ios8越狱已经不是什么面向开发者版本,现在就让我们走进ios8越狱。 写在前面 总有人会问为什么需要越狱。其实很简单,越狱是一次冒险,是一次开拓,是把ios这个系统完美化的过程。就算ios有了自己的输入法,没有root的机器,不是好机器。---如果觉得越狱对你没有意义,你可以不越狱。---但是而不是因为你得无知,去嘲笑这个行为缺少意义。(让笔者想起了B站的意义党) 准备工作 1.备份你的设备(虽然笔者没有备份,不过以备万无一失,还是备份一下,特别是以前没越狱过的人) 2.http://pangu.io/ 打开官方网站,下载越狱客户端 3.去掉找到我的iphone功能,去掉手机的密码设定 4.尽量是没OTA过的机器(笔者OTA两遍过了都越狱成功了,只能说这是RP问题?) 5.打开飞行模式 开始越狱 整个越狱时间加上重启不用30s,如丝般顺滑。iphone6的处理能力也相当强大。其实自从iphone5s这一代开始苹果设备就开始硬件富余了。加上越狱可以更好的利用这些硬件性能。 越狱结束 越狱结束会出现盘古越狱app和pp助手(可以选择安装) 利用PP助手,就可以完成越狱的一部分需求了。如果不想减少电池消耗和系统负担,到这步是最好的了。这次越狱对系统的负担甚至比以前还要少。可以说是最纯净的一次越狱。国外大神也查看过了pangu的代码,推特的确证明了这是相当简单纯净的。 安装cydia 日版去除拍照音方法 1、通过盘古app安装open ssl 2、电脑上安装winscp软件。 3、WINSCP里登录iPhone的IP地址SFTP模式,用户名:root密码:alpine,主机名填手机里wifi的ip地址,登陆 4、进入目录/System/Library/Frameworks/MediaToolbox.framework/删除或重命名文件RegionalSystemSoundsThatShareBehaviour.plist 重启你的手机。 现在越狱支持插件
In "0dm"
在日本组组装机真是高难啊,没想到日本也能买到索泰呢
毕竟日本组装机属于高端+极其小众市场。所以部件到这基本要比国内贵30%左右。
在日本拿得到这配件感觉就像在只狼玩最强难度啊,确实不容易
得思考很多东西,不过比在商店里面买的那些电脑都便宜很多了。
得思考很多东西,不过比在商店里面买的那些电脑都便宜很多了。想比国内配的便宜那是天方夜谭了。
比较遗憾的是30系风冷显卡几乎只适合直插式布局,而SSD则完全不是x4通道应有的表现,不知道是本身主控规格的问题(一分钱一分货)还是受到散热的影响,可能得底部加个薄扇了
还有另一种方法是看你电源风扇是不是进气的,进气的话如果机箱结构支持可以考虑反着装把风扇朝显卡吸尾气,免得三明治中间积热,不过就变成电源和主板正面吃尾气了(
有一说一这机子真是贵(
嘛 国内的问题的话就是怎样弄到个便宜的3070的问题了 笑